主持人:搜狐摄影频道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是我们在广州为您带来的大师访谈系列。今天为您请到的是林添福先生。他这次给我们讲解的作品是《半个世纪的爱》。
主持人:您的这一组作品拍了很长时间,今年是在平遥和丽水摄影节上都有展出,并且都有获奖。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一组作品?
林添福:《半个世纪的爱》是我一直从1992年开始拍,一直到现在,总共经历了二十年的时间。到目前为止造访了55个民族,有200多对的老人家。
主持人:《半个世纪的爱》,您为什么会以这个题目命名?
林添福:我在1987年的时候,在到大陆之前,在采访台湾的一个原住民,太鲁阁的一个高山族,他们一个聚落,一个原始部落,因为政府要让他们便于管理,或者是生态的原因,就把他们迁徙到山下来。当我们造访那个部落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说有一对80几岁的老夫妇还住在老部落那边。我觉得应该有故事可以挖,我们就上去找那对老夫妇。到了原始部落的时候,晚上就听他们讲述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爱情故事非常感人。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萌生想拍一些能够经历很长时间,超过半个世纪的婚姻。能够用影像来记录,并且把他们的爱情故事记录下来。但是这个故事酝酿了很久,因为他的难度实在太大了。所以一直到了1992年我才开始着手拍摄这些。一直到现在造访了这么多的故事。
主持人:从第一次知道有这样的故事和人在我们身边发生,到您开始拍,花了几年时间?
林添福:五年时间。
主持人:《半个世纪的爱》的含义就是一对夫妻的婚姻超过了50年。您说这20年里面,您去过50多个民族。
林添福:55个民族。预计是要把56个民族里面金婚的老夫妇都拍下来,目前为止只差一对西藏的珞巴族。
主持人:您在去找这些人的时候,就应该是一个很难的过程。
林添福:找人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些挫折,或者一些难度,基本上都克服了下来。有一些难点。
主持人:希望我们身边有更多这样的人。我们的父辈很多人就是这样,会经历超过50年的婚姻。您在拍摄这些作品的同时,也认识了很多这样的老人,也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故事。你给我们讲一下,一些有代表性的。
林添福:我在造访的这些金婚老夫妇里面,大部分都是随机采访的,到一个寨子、一个聚落里面随机打听。因为我不喜欢透过有关单位去安排。因为那样的话,会不是我想要的那种自然的状态下。但是在这样的一个随机的采访下,我也很幸运的采访了很多的故事,里面都很精彩。因为在我采访的这一段时间刚好是中华民族的婚姻故事里面最丰富的。因为经历了上个世纪的初期到解放前后这一段时间,结婚的时候,他们的故事特别精彩,特别丰富。我采访了很多,包括所谓的父母包办,媒妁之言,童养媳、青梅竹马、不落夫家,不落夫家就是新郎新娘结婚三天以后,新娘就要回娘家,不回夫家了,就到娘家,只有到了农忙、有节庆、帮忙的时候,才到夫家小住两三天,帮忙做农务、家事。
主持人:这是在哪个民族的?
林添福:苗族比较典型,侗族也有。一直要到了小孩子生下来才落夫家。如果有三四年时间小孩子都没有音信,可能这个婚姻就算了。包括纳西族的走婚的我也拍到了。一夫两妻,转房。
主持人:因为这些婚姻超过五十年的人,很多都是在六七十、甚至七八十岁。
林添福:一般都是七十五岁以上,因为平均在二十五岁以上结婚的,超过七十五岁到八十几岁的年龄。这个年龄,他们的年纪有时候身体上会有一些不是那么灵活,或者会有一些病痛,所以在拍摄的时候也会有一些障碍。
主持人:您指的障碍是在于沟通上还是?
林添福:沟通上也是。还有在拍摄上。因为我总希望能够把他周围的环境带上居住的环境和特殊的环境里面,环境肖像带多一点元素。但是因为他的行动不便,或者病痛,很难依照原先计划的那样去拍。
主持人:您的肖像还是希望把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日常会去到什么地方,他们还会去耕作的田间地头,或者他们村落里面的?
林添福:对。比如说我们在采访元阳梯田的哈尼族,我希望把老人家引到梯田里面来拍。怒江采访怒族,我们希望在怒江能够带到怒江峡谷的一个环境,这样会把地域特色更大的区别出来。
主持人:这种环境肖像就会比普通肖像有说服力一些。偏纪实,还有民族特色和居住特色。
林添福:对。因为我设计在拍56个民族,除了在人种上还有一些服饰上的不一样以外,还有他居住的环境,他居住的现有的自然环境。因为大部分的少数民族都是住在高山峻岭或者边远山区,是接近他们生存的互益的关系。所以也想把它纳入到影像的结构里面,或者是作为他产大的一种信息。
[1] [2] [3] [4] [下一页] |
索尼(Sony)公司前不久推出一款专业级电影摄像机——PMW-F3,该机采用了Exmor Super 35 CMOS高性能传感器,并且支持PL卡口镜头...[详细]